韭菜子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剔尖和红面擦尖,美味的面食来了 [复制链接]

1#

山西的刀削面、焖面、猫耳朵、饸饹、剔尖、拨鱼、栲栳栳及不烂子等。

山西饮食文化即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环,体现着浓郁的*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,其精髓主要体现在民间百姓中间,与周边各省相比,既有相通的地方,又有其独特的地区性。山西很多地区的居民一直遵循“夏秋三餐,冬春两餐”的传统习惯。冬春两季,劳作较少,比较休闲,一日两餐;夏秋两季,农事繁忙,辛苦劳作,改食三餐。一日中,早餐与午餐比较讲究,面食种类也就异常多起来。特定的历史、地理、气候条件,加上特定的经济文化因素,形成山西独特的饮食文化、烹调技艺。

比如著名的剔尖,是山西人午餐中的精品,又名拨鱼、剔拨股,是流行于山西中部太原、榆次、平遥一带的面食。剔尖用富有弹性的竹筷剔出做好的面团,剔出的面条比较短,两头尖,中间圆滚滚的,形似小鱼。白面可剔,高粱面(一般要加榆皮面)可剔,杂粮面也可剔。红面剔尖(也称剔拨股),旧时为中部居民的主要午餐之一。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(居民称“剔面板子”)上用特制的铁筷来剔。太原一带及介休民间称剔尖为“八(拨)姑(股)”,并有李世民之堂妹八姑创此面食的传说。变尖、拨鱼、转盘剔尖等,是由剔尖发展演变而来的,都是中部居民讲究的面食。另有各种杂粮面形成的变种,不一而足。

还有拉面是山西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。叫法颇多,拉面、抻面、扯面、甩面、小把拉面、大把拉面、拽面,晋南各县市多称“扯面”。山西人善于制作拉面和普遍爱吃拉面的习惯,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。高明的厨师可以拉出圆形、扁形、窄形乃至空心、夹馅等多种样式的拉面来。有的甚至可以拉至九扣,拉成银丝缕缕,美称“龙须面”。民间的小把拉面保留着传统的风格和特点,普及程度相当高。至今晋中、晋北一带,仍然保留着婚嫁用拉面待客、生辰用拉面祝寿的传统习惯。

举例美食制作方法

剔尖是山西的一种传统花样面食,另外还是山西的“四大面食”之一。如翡翠剔尖采用菠菜汁和面,既好看又可以增添营养,多用于高档宴会,口感极佳。煮好后浇上各式荤素浇头,亦可炒食。

原料:精制面粉克,温水克,哨子。

制作:面粉放入小盆中,缓缓倒入温水和成软面团,用湿布盖上饧半小时。将面团盛入盘子底部,用剔刀沾水剔入开水锅中煮熟,捞出控水盛于碗中,浇哨子即可。

红面擦尖这是山西榆次著名的家常面食,选用山西特产红高粱面和白面加水和成团,用传统的擦床(擦蔬菜用的擦床)擦丝,煮熟佐以蔬菜和各种荤素哨子,口感粗中有细,辅以新鲜蔬菜,营养丰富。

原料:红高粱面克,低筋面粉克,温水克、净蔬菜丝或菜末适量、哨子。

制作:两种面粉一同放入盆中,加水和成面团,并揉揣至三光(即盆光、面光、手光)略饧。擦床放在烧开的水锅上,一手握住面团擦丝,一手握住擦床,煮熟后捞入碗中,放蔬菜浇哨子即可。

莜面蒸饺山西面食除小麦面外,还有莜麦、荞麦、高梁、小米等五谷杂粮,使山西面食除具果腹作用外,更有营养均衡的特点。

原料:莜麦面粉克,鸡蛋5个,韭菜克,粉条50克,精盐10克,香油5克,胡椒粉2克,鸡精适量。

制作:面粉放入盆中,加入开水和成烫面面团。鸡蛋炒熟,韭菜洗净切碎,粉条煮熟切碎,加入精盐、香油、胡椒粉、鸡精拌匀。将面团揪成剂子,擀成薄皮加进馅料包成饺子,上屉蒸10分钟即得。

欢迎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