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土方治疗办法 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zg/140917/4475491.html如果把碳中和看作是一门生意,欧美国家猜中了开头,却没猜中结局。
什么是碳中和?
简单点说就是二氧化碳的排出量等于吸收量。
可实际上“碳排放权”就是发展权。碳中和就是发达国家锁死发展中国家的阳谋,起初中国是被碳中和限制的发展中国家之一,而现在,中国在碳中和上反将欧美一*。
无论是碳中和还是数字货币*策,其实都是在与美国的霸权美元博弈。美国依仗自己美元与石油挂钩,霸权主义横行。也正是因为石油美元体系,才使得美国的可再生资源—白纸,竟可大手大脚地去换其他国家的铁矿、稀土等不可再生资源。而每次钞能力印钞机一打开,通货膨胀都会跑到其他的国家,这种行为也搞得其他国家怨声载道。
于是有一天欧洲那群经济战略家们就开始想,这整天和我们勾肩搭背的老美也太没素质了,如果我们继续跟着石油美元的规则混下去,岂不是每天和大西洋对岸的韭菜一样?然后这群人二话不说就头脑风暴,想造一个新规则,新规则得满足三个条件。
·第一点: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站得住脚。
·第二点:得制约使用美元,
·最重要的第三点:不能让大哥看出来是在搞他。
终于在一个加班加点的晚上,一个打着保护地球环境的碳排放体系就诞生了。
这时一些学者就开始首轮发言,自从工业革命以后,这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太多了,搞得地球的温度持续升高,光脚过马路都烫脚丫子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更离谱的是一些专家也出来附和,冰层溶解后,那北极熊饿得都没他们家萨摩耶结实。
在这提一下:地球温度上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到底有没有关系,还是存在争议,我们暂且只讨论经济战略。
科学家们倡议为了不让温度继续升高,人类得减少碳排放,而欧洲又私下忽悠美国,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越排越少,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多。无论怎样都是他们吃亏,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利用碳排放概念来做点文章呢?
很快“自由民主”国就咬钩了。老美一时半会儿也没看出来碳排放就是冲着自己使用美元来的,还兴高采烈地和欧洲研究怎么用碳排放去割韭菜,于是在欧美强强的联合研究下,一个新的概念又诞生了,它就叫碳排放权。
随后便组织起84个国家签了京都议定书,重点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可以交易的商品,由此一场碳中和的全球经济博弈正式开始。
假如印度有个碳排放指标,英格兰也有个,但人家英格兰发展得很牛,人家国内都是尖端制造业,比如说是芯片设计,编程应用等等,个指标根本用不完,他撑死用20个就够了。但印度是发展实打实的工业,这些工厂都需要烧煤,烧石油,那这些能源排出来的二氧化碳你个指标根本不够用,你就得多买一些排放指标,换句话说阿三就得用真金白银从英格兰手里买指标。
看出来了吗?碳排放权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一个环保问题,但其本质就是把国家的发展权明码标价,巧取豪夺。这是堪比围魏救赵的阳谋,你心知肚明却又无能为力。
所以想要发展的国家只有两个选择,第一就是乖乖的向发达国家买碳排放指标,明摆着就是交保护费。第二个就是用清洁能源,如太阳能风能这些不产生或者少产生二氧化碳的能源。
但如果大家开始用清洁能源,传统的石油自然会销量骤减。要知道美国就是靠石油美元才猖狂的,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,美国终于反应过来了,你碳排放权哪是在压制发展中国家,你这明明就是在阴我。
于是在1年3月,美国当时的老大小布什毫不留情的掀翻桌子。恰巧那个时代新能源产业也并不发达,有些国家觉得用新能源太贵了,所以都拖着不签字,于是各个参与国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,更别提去制约石油美元了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而不同的只是细节。
可是欧洲他们在碳排放体系上已经是下了血本,特别是在环境宣传上,那都是国家战略级别的投入,你别以为他们光是扶持了一个环保少女,这些年欧洲在环保问题上的子弹打的那是数都数不过来,要知道BBC一大业务就是去各国“造”纪录片(不拍纪录片),你说这好这好不容易把环保的理念推向了世界,那是说放弃就能放弃吗?
显然不能,所以在9年大伙又在哥本哈根开了一次会。会议的主题是京都议定书虽然签了但效果还不理想,这个会议虽然细化了很多细节,但是大家还是吵得不可开交。举个例子,当时欧美在其他国家没有参与的情况下,就理所当然给各国分配了碳排放指标,他们拍脑能算出全世界碳排放量不能超过亿吨,然后27个发达国家抢走了44%的碳排放权,这些国家当时只有11亿人口,也就是说剩下的56%的碳排放权要让其他国家的55亿人分。
连村里刚通网的朋友都知道,从年到5年这年之间,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7.54倍。现在又要抢走几乎一半的蛋糕,这公平吗?拿脚趾头想都不公平,但是当时却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,很多环保主义者又站出来说:“因为欧美率先提出的概念,所以要奖励他们多一些的指标”
丁仲礼院士认为*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提出的“减排方案”实际上是“减排话语下的陷阱”,这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多数倍的未来人均排放权,其结果是要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,加大富国与贫国的差距,如果真的这样,中国从年后每年都得花1万亿去购买二氧化碳的排放权。
而为力争排放权,丁院士提出从年到年,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坚决不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的80%的方案。不管你怎么减排,我都要比你少,并且我一定要做到。你发达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基础设施建完了,中国很多还没有建,那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背景下,中国提出这样的方案,让全世界看到,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雄心壮志。
所以说年轻人啊,理性追星就好了,大国崛起关键时候还是要靠这些真正的国士们,是他们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碳排放的话语权,是他们以人均历史排放为基础,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碳排放权。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努力,一旦被欧美那群人占到了道德的制高点,指不定会各种圣母台词恶心人。
哥本哈根的会议上各国虽然吵的不可开交,但温度上升的议题还是得到了大家的重视,科学家们也表示如果继续让温度上升,格林兰岛等地的冰盖就会融化,冰盖融化了海平面就会上升,海平面一上升很多沿海地区可就去见亚特兰蒂斯了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新能源产业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,于是大家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,这个共识就是在未来一定要碳达峰,从而稳住温度的上升。
于是到了年近个国家签订了防止温度持续上升的协议,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地球上的碳中和。这就是著名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,既然协定都签了,各国的工厂排放的时候就开始收敛点了。各国排放一减少,美国那边又来戏了。
之前说过想要减少碳排放只有两个选择,一是用新能源,二是少用化石能源。无论是用新能源还是少用化石能源,这最受损失的都是美国,人家就指望石油美元来割韭菜,你这不是要他命吗?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石油美元被动摇,在年美国又骂骂咧咧地退出了直播间,但这无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。
当然有朋友可能会好奇,如果碳排放减少,工厂的产能一定会减少,这难道不是变相的限制我们发展吗?
要说的是这确实是限制了有些产业的发展,但限制的大多是传统能源,比如那些以煤石油为核心的产业,而且早在十一五纲要规划中,我们就已经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计划,说白了就是要淘汰那些落后且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,并且在7年也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,同年也实施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,其实中国早就扶持了大批以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,比如新能源汽车比亚迪,比如太阳能隆基股份、敦煌光伏。再比如风电的龙头金风科技,海上风电的龙头中天科技。它们都是十几年如一日在新能源领域上深耕细作的典范。
因此年我们并不是以弱者姿态加入巴黎协定,反之还有很大优势,而这便能让我们突出重围。
什么优势?
这就要提到能源安全的概念了。从经济战略来讲,碳排放权的目的就是为了制约石油美元,而我们加入巴黎协定其实也是想改变目前自己的能源结构,要知道年我们原油70%以上依赖进口天然气,40%以上也得买别人的能源卡脖子,可比芯片卡脖子更严重,如果无法摆脱能源卡脖子,那永远都得看别人的眼色,所以走新能源的路线是迫在眉睫。
幸运的是我们恰恰在新能源体系中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,就拿年麦肯锡的报告来说中国光伏和风能行业简直是吊打欧美,特别是在光伏领域,年全球前20的光伏企业,15个是中国的,而且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达成从技术到设备全部国产化,换句话说就是光伏这个产业任何人都卡不了我们的脖子。什么是格局,这就是格局。
而随着技术的推进,近两年光伏的发电价格慢慢的比火电还要便宜了,所以太阳能发电既然是未来的趋势,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还解决了曾经的一大难题,那就是弃电率,顾名思义弃电率就是发出来的电用不了,回想当年新能源产业也是非常憋屈的,有些地方日照充足,我们可以用光伏尽情的发电,有些地方风起云涌,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用风力发电,可惜的是曾经发的电无法储存,即便是储存了也无法封闭,这就导致浪费了很多电,这些电可都是白花花的能源。
但近几年一个黑科技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,它就是中国的储能(中天储能)和特高压技术。举个例子,从西边的塞外经江南一直到宇宙中心曹县有多公里,无论用什么方式运输化石能源,运费都是极高。但要是用特高压直接送电,损耗只有1%左右,目前特高压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,在未来它将会让世界形成一张网,我们可以畅想一下这个网一旦结成,是不是就能把多余的电合理的分配到各个角落。
中国在特高压技术方面也是世界第一,据估计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占比有望达到70%,到那时光伏分能负责发电,特高压负责能源分配,而新能源汽车负责储备消耗,这就形成了一套摆脱化石能源迈向新能源的新体系。
在这种新体系下,不但可以倒逼低端产业升级,最关键的是可以向更高级的科技进阶。比如随时随地的虚拟现实,比如随处可见的太阳能无人机,而这些应用又会推进智慧城市、万物互联、云计算、无人驾驶等技术的进步。
某些人还想着怎么用石油美元去割韭菜时,另一批人早就开始思考怎么进入新的资源化,迈着踏入电气时代的步伐。
年9月22日,中国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,年前实现碳达峰,年前实现碳中和,换句话说就是年之前我们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达到峰值,30年后我们会实现温室气体的近零排放。
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宣布年实现碳中和后,美国开始慌了,光是欧洲那批人自己玩是掀不起啥大浪的。但现在如果中国加入欧亚,很可能会形成一个经济共同体,如果欧亚形成了经济共同体,那么很多产业都将被整合在一起,到那个时候等待它的结果只能是被孤立。
这个时候的美国就陷入了电车难题,如果它不加入碳中和,就逆了世界的意志会被排斥在群外,如果他加入了碳中和,他的石油美元就会被削弱。两害取其轻,被迫无奈,还是选择顺应潮流,于是在年美国又义正辞严重返了巴黎协定。曾经的他可以仗着石油美元挟石油以令各国,但在未来新能源的赛道上,可就不再是他一人说的算了。
从历史的长河来看,中国的崛起不是建立在侵略、殖民、掠夺上的,而是我们用一个个5年计划建设着这片土地,我们用一次次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。
从年的改革开放,1年的加入世贸,08年的奥运会到15年的巴黎协定,无疑都涌现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决心,特别是在年承诺实现碳中和后,这不单单只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,也是为了完成我们的科技升级,从而形成时代的红利。
所以说碳中和代表了旧能源与新能源的博弈,是旧世界与新世界的交替,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无形的展开,而那条沉睡的巨龙已经缓缓的震开了眼睛。
最后两句话,一定要看完:
赠人一赞,手留余香。
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,你的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。
我获得了你的鼓励也会写出更好的内容来回馈给你。
-END-
碳知侠说:
文章的每个字,都是我用心敲出来的,只希望对得起每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