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http://finance.sina.com.cn/chanjing/b/20090930/09073071708.shtml江湖上流传“湖南人不怕辣,四川人辣不怕,贵州人怕不辣。”
依据辣味程度可见,贵州可占据西南地区辣度排行榜首。此观点众说纷纭,谁也不服谁,但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贵州人,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,千万不要轻易尝试贵州人口中的“微辣”……
由于是贵州山区的缘故,气候多雨潮湿,人们为了抵御潮冷、风湿,辣椒和火锅成为人们的“药用饮食”。如果有机会来到我的家乡游玩,你会发现,无论是街上的饭馆里还是普通人的餐桌上,除了吃饭的饭碗之外,还有就是装满辣椒面和各种调料的酱碟碗。人们将其称为蘸水,里面放了葱、蒜、盐、味精、花椒粉、香油、酱油和分量最足的辣椒面。这种蘸水辣味十足,人们吃火锅和干锅还有任意的有汤的美食都不会少了它的身影。辣椒面是用红辣椒晒干后捆做一把,很多捆好的辣椒挂在屋檐下,有一部分则被挂在烟囱周围利用烟熏,熏到焦红色便可以用来做辣椒面了。蘸水又可以分为数种:糍粑辣椒蘸水——辣香浓厚;糊辣椒蘸水——干香浓郁;青椒西红柿蘸水——清香爽口……还有在蘸水中加入油炸过的黄豆、花生;或调上腐乳撒上点脆臊、肉末;或拌上点折耳根、茴香、薄荷、苦蒜…因为气候原因和人们的生活饮食,家乡人吃辣已经演变成为了一种习惯,一种习俗,一种文化。一种舌尖上的无辣不欢的美食文化。
在贵州的很多地方,都将米粉当作早餐,其美味不言而喻。米粉的大致类型分为两种,一种是条状,人们称其为“圆粉”、“堒(kun)粉”;另一种是扁宽状,人们称其为“卷粉”、“扁粉”。其实两种米粉都是同样的原料,同样的做法,同样的口味,然而不同的是他们的形状,有的人喜欢条状的而有的人喜欢扁宽状的罢了。
薄薄的米皮被切成长条的扁粉,卖粉的老板知道食客的胃口,随手就抓一把适量的扁粉下锅,锅内的水沸腾开过后即可,老板会用特制的漏勺熟练的从锅内把扁粉捞出,倒在做好调料的大碗里面(调料也是大有学问,可以分为“干调料”和“湿调料”,前者有盐、味精、鸡精、花椒粉等;后者为腐乳水、蒜茸水、花椒油、酱油、醋等),再盛一碗骨头汤,加入独家配方,以及精心秘制的油辣椒,点上葱花香菜和臊子(臊子种类有很多,有肉沫、辣子鸡丁、红烧肉、大排等),一碗热腾腾且辣味十足的早餐米粉就这样做好了。
早起的人们还有丝丝的睡意,来一碗秘制的油辣米粉,酸和辣交替刺激你的味蕾,顿时使人精神抖擞,辣味儿填满整个口腔,浑身上下也通了气。吃完早餐后,便开始了一天的学习、生活和工作。
融合了本地独有的气候条件、物产香料,西南地区的辣度风味各有千秋。湖南干辣,四川麻辣,而贵州酸辣。
与大众所理解的酸是不同,贵州人指的酸是用辣椒腌制的。贵州黔东南,更是将这种酸更是发挥到了极致。几百年有辣椒的饮食演变中,的的确确出现酸味的辣椒。人们将其称之为糟辣椒,糟辣椒色泽鲜红,香浓辣鲜,既辣又酸,特有的香、辣、鲜、酸、嫩、咸、脆、的独特风味,烹制“鱼香肉丝”、“鱼香茄子”、“糟辣带鱼”、“糟辣脆皮鱼”、“、”黔味回锅肉“、”鱼包韭菜“、”怪噜饭“时之所必须,还用糟辣椒当作基料制作腌菜、泡菜,制作凉拌菜,制作蘸水。人们特别喜爱,而且老少皆宜。
糟辣椒的制作非常简单,但是装它的东西特别讲究,要用烧制的坛子,而且入坛后一两年后才能食用,期间不能漏气,否则会生霉菌,到时候口味就不佳了。为了让其不漏气,人们在坛子的上面设计了一个盖子,盖子边缘可以放一些水,这样就彻底杜绝了空气的进入。
如此精妙的设计和贵州独特的地理气候有关。古时候,人们没有保存食物的设备,而贵州多雨多雾,东西容易发霉变烂,为了保存新鲜的食物,人们学会了腌制。而人们却在腌制中发现的美味的糟辣椒。历史的演变成就了富有智慧的贵州人,也成就了独特的酸辣饮食文化。
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就记录了这种特殊辣椒制作的美食,在中国贵州省的很多地区存在着许多原始的村寨,崇山峻岭隔绝了那里和外界的联系,也给予了当地人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。人们祖祖辈辈守望着那里的绿水青山,延续着他们古老的民族习俗,过着神秘而朴实的生活。
雷山便是这样一个地方。鱼酱是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区的传统调味品。
雷山鱼酱的主要材料为爬岩鱼。将爬岩鱼捕回后洗净剁碎,与草木灰中烤好的干辣椒剁碎混合,再配上姜米、甜酒、盐等,置放于坛中,用草木灰封坛,即完成制作。半个月后,鱼酱即可取出食用。味辣、清香、增食欲,是“鱼酱”独特的食用功效。此物老少皆宜,当佐料煮什么都好吃,一家只要做一坛(约五六斤),就可以使用一年。
其食用只有两种方式:一是将青椒剁碎炒熟,放上一小勺鱼酱酸,再放水煮沸后取出,用筷子夹一丁点入口,食欲大增;二是佐以猪肉火锅,不但下饭,还可以解肥腻。爬岩鱼水底最鲜活的美味爬岩鱼又名爬岩鳅,栖息于水流湍急、多砾石的山涧溪河中,吸附于石块上生活。爬岩鱼,是桥港村附近一条大河的特产。夏秋之际,爬岩鱼相对较多。爬岩鱼最大不过小拇指大,产量较低又不好捕捉,一人一天最多能捕1斤多。在捕捉爬岩鱼时,捕到的草鞋虫、小河虾等,也是制作鱼酱酸不可缺少的原材料。
独特的地域气候,保存好的原始生活习惯,历史的沉淀,慢慢形成了独特的辣椒文化,独特的酸辣文化,独特的饮食文化,形成独特的舌尖上的家乡美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