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菜子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一文解读神秘的承德双塔山 [复制链接]

1#
济南白癜风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yc/190326/6997150.html

双塔山的基本情况

提到承德,一般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避暑山庄、普通话采集地,其实承德的旅游资源远远不止于此。

承德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,有“紫塞明珠”之称,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,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,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处,地上地下文物文化遗存多处,资源丰富、种类齐全、分布集中且保存完好。

承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,有许许多多的“世界之最”: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——避暑山庄;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——外八庙;世界最大的木制佛——千手千眼观世音(普宁寺);世界最短的河流——热河;万里长城精萃——金山岭长城;被称世界一绝的石柱——磬锤峰(老百姓口中的棒槌山);天下第一奇松——九龙松等等。

其中有一处景点,掩映于承德众多人文美景之中,虽不为人广知,却极具奇特性,这就是双塔峰。

双塔峰风景区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西南十公里处,总面积公顷,是承德市最大的自然风景游览区。景区以双塔峰为主要旅游景点,景区内山峦奇秀,怪石峥嵘,以山奇、水奇、林奇、石奇、塔奇、洞奇为主要特点,展现了大自然的*斧神工。

双塔峰虽名为峰,却只是两根南北排开的巨大岩柱,两柱高度相差无几,均四十余米,状似宝塔,因此得名双塔峰,也叫双塔山(和岩柱上的砖塔一毛钱关系都没有)。双塔山突兀的矗立山脊之上,好似是天外来客,游人站在岩柱下极具压迫感。更令人惊奇的是两柱之上各建有一座砖塔,正是这两座砖塔带给人无限猜测:何人所建?何时所建?如何建造?有何用处?

双塔山砖塔的记载和传说

关于这两座塔,从古至今研究的人很多,但是因为能印证其情况的信息太少,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团迷。

《承德府志》记载:“东塔(南峰)之巅有古庙,不详何人所建,已就倾圮,旁有一小碑镌“王仙生”三字”。

王仙生是谁?历来无人可知,但是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王姓兄弟的传说。

相传,古时候承德一带是汪洋大海,岸边住着一家王姓兄弟俩,打渔为生。兄弟俩不怕吃苦,早出晚归,日子逐渐宽裕起来。后来老大娶了媳妇,老二也和村里一女子情投意合,不出意外的话,日子就会这样过下去,可是后来意外还是出现了。

一天老二进山打柴跌伤了腿,从此不能干重活,生活全靠兄嫂照顾。

俗话说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何况床上的还是壮年小叔子。一天两天还可以,时间久了,嫂子渐渐对老二讨厌起来,每天冷嘲热讽,甚至动辄打骂。不仅如此,嫂子还阻碍老二和未婚妻见面,对他们的婚事加以阻挠。

老二不忍羞辱,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里,坐了条船出海了。在海上,老二任船漂流,不顾生死。第二天黎明,风平浪静,老二漂流到两个石礁中间船不动了。

老二发现两礁各有一个小庙。他来到北礁,见一个姑娘正在拜佛,旁边放着渔网、镐头,还有一包菜籽。老二近前一看,姑娘正是自己的未婚妻。两人相见若悲若喜,痛哭一场。

姑娘说,昨夜见天气恶劣,心里挂念王老二,于是向他家赶来,结果发现一个大旋风把王老二家房子卷起,无影无踪。姑娘悲痛异常,一时想不开就跳海了。不料黎明醒来发现自己漂到这个礁岛上。

二人感叹着昨夜奇遇,从此在此成了家。夫妻二人打鱼种菜,恩恩爱爱,小日子过的还算滋润。

过了不知多少年,此地的海水退去,成为陆地,两个石礁就变成现在的双塔山。而王老二夫妻据说成仙飞升了,他们生活的东西就留在了小庙里。

关于这对夫妇的遗物,纪晓岚的志怪小说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也有记载。
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山庄之西“有双塔峰,亭亭对立,远望如两浮图,拔地涌出,无路可上,或夜闻上有钟磬经呗声,昼时有云片往来。乾隆庚戌(五十五年,年),命守吏构木为梯,遣人登视,一峰周围一百六步,上有小屋,屋中一几一香炉,中供片石,镌王仙生三字。一峰周围六十二步,上种韭二畦,塍(chéng)畛(zhěn)方正如园圃之所筑,是决非人力之所到。”……“香炉下有草鞋—双,供桌上有旧书一本”……“距双峰里许,有关帝庙住持僧悟真云:乾隆壬寅(四十七年,年),一夜大雷雨,双塔峰坠下一石佛,今尚供庙中,然仅粗石一片,其一面略似佛形而已。”
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专门记载各种乡野怪谭,可信度不高,但是避暑山庄博物馆确留存一双峰塔石片,石片上的佛像花纹、手势、背光图案都有辽代(契丹)特点,因此推测双塔山顶上砖塔的建设年代应在辽代或者辽之前。

关于纪晓岚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记载的鞋、书,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更加离奇的传说。

话说,双塔山如此神奇,这引起了经常来避暑山庄的乾隆皇帝的兴趣。有一年,乾隆实在忍不住好奇心,命人搭建了云梯,自己上去想要探个究竟。

乾隆上去之后,他看到小庙前面有里有两畦韭菜,走进小庙,里面摆着神龛、石几、香炉,石几上面放着一部旧书,下面放着一双破草鞋。

乾隆拿起旧书翻了翻,嗯,虽然这一辈子写了四万多首诗,也算是文学大家了,可是上面的字一个也不认识。

乾隆很是失望,转身就下了双塔山。

回到避暑山庄后,乾隆晚上做了一个梦,一个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头问他:“陛下登双塔山看到了什么?”乾隆照实作了回答。

老头说:“旧书是天书,草鞋是登云靴,韭菜是灵芝草,香炉是生云坛。皇上什么也没看中,实属有眼无珠。”

乾隆闻听大吃一惊:我这是要成仙的机会啊,明天再去。

第二天清早乾隆赶紧赶到了双塔山,可离奇的是昨天搭好的云梯竟然塌了。乾隆命人重搭云梯,也真邪门了,石头上有昨天的孔洞,木头还是昨天的木头,可就是云梯搭不起来。折腾到了天黑,乾隆放弃了:看来我还是没有成仙的命啊。

双塔山砖塔探秘及解密

看了双塔山的传说是不是感觉很神奇?但是你仔细研究《承德府志》和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会发现一个问题:在这零星的记载当中,双塔山只有一个塔。可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双塔山上是各有一座砖塔的,这是怎么回事?难道这些年又从天外飞来了一塔?

如果你只是听别人说或者看别人写的游记,还真有可能会被唬住,但是,当你亲自近距离观察的话,一定会恍然大悟:嚄,原来是这么回事。

上学时,有幸去承德游玩过双塔山风景区,也近距离看过这两座小塔。

先来看一下砖塔放大图。

不够清楚?再来两张特写。

发现有什么问题没有?

对,较高的峰上面的塔是新的。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记载里面只有一个塔,因为当时就是只有一个塔。

现在建个砖塔不困难吧?别说在这岩柱上了,就是在喜马拉雅山搞个工程对于我国来说也不是难事。

并且两个塔里还多了两座看上去很新的神像,这在古籍记载里面也是没有的,这也是现在的人按自己想象给安上的。

至于比较矮的砖塔,从老旧程度来看确实是古迹。上面说了,此处有辽代遗物,此塔应该也是辽代所建。

辽代(契丹)崇佛,是当时的佛教中心,统治阶级大肆营造佛教建筑。历经千年,直到今天辽宁、河北、山西等地仍然留存着大量辽代佛教建筑,其中尤以佛塔为多,最为著名的就是山西应县木塔(与意大利比萨斜塔、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)。

一座砖塔,在佛教盛行的辽代并不鲜见,对于富庶的辽代贵族来说也不是难事。至今双塔山还还留有搭建木梯的孔洞,所以说这两座砖塔并无特殊神秘之处。

这是何人在此建造这么一座砖塔呢?用意何在?

塔,并不是我国传统建筑形式,而是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而出现的。古印度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——窣堵坡与我国本土建筑相结合形成了塔这种建筑形式。塔的基本作用就是供奉或收藏佛骨、佛像、佛经、僧人遗体等,某些虔诚而富有的佛教徒也会为自己百年之后建塔。因此双塔山这座塔应该是辽国某个贵族为自己建造的墓地。

既然是辽代遗迹,距今也有千年之久了,那么为什么没有人考古考察呢?说出来可能大跌眼镜:没有价值。当然,也许早有考古文物部门研究过了,实在没有学术研究的必要,因此专家不说当然没人清楚了。

既然不是未解之谜那为什么如此多的自媒体都在吹嘘这砖塔呢?为了流量,为了噱头。这也契合了当地旅游部门的需要,制造了噱头就会引来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